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科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央企创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央企基金)作为国家战略资本的重要载体,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从创业投资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出发,选取典型案例,研究央企基金在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创新路径,并总结相关模式的特征,提出发展建议。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推动经济结构与产业分工深刻变革,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为生产力已成为重要国家战略。创业投资作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金融工具,能够通过早期资本支持、分担创新风险、整合产业资源加速技术研发和市场化进程,逐渐成为政策重点方向。

  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并鼓励以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形式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科技部在《“十四五”技术要素市场专项规划》中进一步明确,探索“投资+孵化”模式,为科技成果的概念验证、中试和产业化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支持。

  央企基金是中央企业旗下的基金管理公司以及由基金管理公司发起设立且主动管理的基金。作为国资创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央企基金在这一政策背景下承担了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使命。202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在《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进一步强调,鼓励国有企业通过创业投资基金,加大对行业科技领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投资力度。2024年12月,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政策措施,提出推动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支持中央企业发起设立适应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创新企业成长所需的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截至2024年6月,中央企业已经设立了126只创业投资基金,累计认缴规模达529亿元,投资金额313亿元,主要投向先进制造、能源、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为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产业链关键环节注入了活力。央企基金不仅帮助科创企业增强资本实力、降低负债率,也通过聚焦科技创新为央企布局新兴产业提供了战略支持。若要进一步发挥央企基金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更加精准地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硬科技企业发展,则亟须探索一条创新路径,以有效提升资金的配置效率和转化效能。

  科技成果转化分为从原始科技成果到概念验证、产业化的多个关键阶段,每个阶段需要不同要素的协同支持。理论层面,科技成果转化基本要素包含政策、技术、资金;实践角度,科技成果转化链条的顺利运转还需要人才、产业、服务的落地资源配合。创业投资一般通过提供差异化的要素形成科技成果转化的不同模式,央企基金则可以基于自身产业资源、长期资本的要素禀赋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科技+产业+资本”模式。

  “科技+产业+资本”模式是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利用产业资源提供市场对接,同时结合金融资本支持形成有效的资金链条,最终实现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与产业化。这一模式强调三个关键要素:第一,科技创新是该模式的基础。不仅要求技术本身的突破,还需要科技资源整合能力,尤其关注技术研发、技术平台建设、科技成果的转化,确保技术能够从实验室阶段顺利过渡到市场应用阶段。

  第二,产业资源是核心组成部分。产业资源包括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产业集群、产业政策等,通过产业端的深度融入使得科技成果能够精准对接行业需求,实现技术与产业的快速融合,推动产业升级。

  第三,资本支持是重要资金保障。金融资本涵盖创业投资、政府引导基金等多元化资金形式,不仅需要满足科研初期的资金需求,还应覆盖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生产规模化等各个阶段的资金投入,以确保科技成果能够在整个转化过程中获得持续的资金支持。

  全球范围内出现了政府引导、高校院所推动和创业投资主导等多种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科技+产业+资本”的要素组合。例如政府引导模式核心在于政策和资金要素的引导作用,政府通过设立担保和税收优惠、提供“引导资金”的方式有效激发社会资本的参与,推动初期创新项目的落地,典型的为政府引导基金;高校院所推动模式的优势在于技术和服务,基于自身的科技成果积累与技术开发能力、结合高校技术转移办公室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高校创业投资基金是一类代表;创业投资主导模式则是由创业投资基金在项目早期阶段提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服务实现深度介入,海外部分专业化基金及我国一些市场化基金开始采用此类模式。

  以上模式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各有特色,但实际运行中也存在一些局限。例如政府引导模式和高校推动模式虽然在政策支持和技术保障方面占优,但产业落地和资金持续投入能力相对薄弱;创业投资主导模式在支持早期技术创新上有较强的资金和管理能力,但产业资源的匮乏和投资的期限性也限制了对科技成果全链条转化的支持。因此,可借鉴现有模式技术和资本融合的优势特征,进一步添加产业要素进行优化,探索“科技+产业+资本”的优化融合路径。

  央企基金作为产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特征主要体现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驱动和长期资本支持三个方面。这些特征与“科技+产业+资本”模式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核心要素高度契合,使得央企基金可以有效地实践该模式。

  首先,科技层面,央企基金聚焦硬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当前政策导向下,央企基金需要围绕央企的主责主业,聚焦重大战略、重点领域、重要技术加大创新投入,推动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其次,产业角度,央企基金依托中央企业的产业基础和资源整合能力,能够充分发挥产业端的引导作用。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拥有完整的产业链资源和深厚的行业积累,央企基金通过协同产业链企业能够快速识别科技成果的应用场景、提供市场化路径与产业链资源,为精准对接科技创新和实际产业需求提供了天然优势。

  九游会官网 J9平台

  最后,资本方面,央企基金具备长期资金支持能力。一方面,央企基金注重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的投入。政策明确,基金存续期最长可到15年,较一般股权投资基金延长近一倍,这种长期布局优势使其能够跨越科技成果转化的不同阶段进行全过程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央企基金还可以通过母子基金结构、与其他长期资本如社保基金等共同投资的方式,进一步放大资金效应、撬动更多长周期资金共同助力高科技项目长期发展。

  除了以上三个要素层面的优势,央企基金作为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工具,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被给予了一定容错率,能够容忍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这种合理的容忍度使得央企基金在支持前沿技术和高回报创新项目时能够保持较高的耐性,同时平衡市场导向与政策目标。

  “科技+产业+资本”模式不仅在理论上具备较强的可行性,在实际操作中也得到了央企基金的积极探索。以下以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投集团”)旗下国投创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国投创合”)及其直接管理的创合松山湖(东莞)创业投资合伙企业(简称“松山湖基金”)为例,分析该模式在国内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的落地情况,并对该模式进一步分析总结。

  2021年,国投创合发起并直接管理了国投集团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合作设立的创业投资基金——松山湖基金。松山湖基金依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和中科院的科研力量,以创业投资加速培育新材料领域“卡脖子”技术企业,同时联动国投集团战略新兴产业布局,形成了“科技+产业+资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