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下午3点,位于南开区咸阳路地铁站出口的“味爵提拉米苏”店铺还未营业,售卖窗口前已经排起了十几人的队伍。

  茹林松、田明芳这对小夫妻是店主,两人正从车上一袋袋的搬运做好的提拉米苏到店里,一边准备开门零售,一边等待预订的客人提货。“现在是心气儿越来越足了,客人越来越多,没时间去体会累不累了!”

  去年辞职创业,两人从摆小摊卖花式提拉米苏干起,一年时间不仅开了店铺,如今排队的客人更是不间断,还有特意从北京赶来品尝的客人

  “摆摊不等于没出息,接受自己的普通放下面子,努力赚钱就是成年人最大的体面。”两人在短视频账号中,这样道出感触。

  去年年初,茹林松开始尝试摆摊创业,他和妻子都是外地人,当时妻子怀有身孕,想到有了孩子日后开销很大,他们在津又有房贷,茹林松觉得自己必须干一个能多赚些钱的生意。

  大专毕业的最初几年,他一直跟着父亲干,在一个面积不大的店铺卖西点,可这家实体店生意不太好,作为年轻人,茹林松经常刷网络短视频,看到不少博主在摆摊卖花式提拉米苏,伯爵红茶、生耶拿铁、海盐奥利奥、杨枝甘露相较传统的提拉米苏,花式提拉米苏样式新颖,口味丰富,非常吸引人,购买队伍常常能排几十米远,摆摊者一个月能赚几万元。

  “我跟着父亲干了几年的西点行业,有经验,为何不尝试下卖这种网红提拉米苏呢?”茹林松被博主们的好生意吸引了,他在网络上购买了制作网红提拉米苏的视频课,一番钻研后,选址在南开区咸阳路地铁站出口摆摊儿!

  因为父亲的西点店有烘焙条件,所以茹林松卖网红提拉米苏不需要再单独购置制作机器,心思专门用在了购买原材料、产品制作上。

  作为妻子,田明芳虽然没有烘焙经验,但全力支持丈夫,她挺着孕肚和丈夫一起第一次出摊儿,摊位是一辆双层小推车,上面挂着提拉米苏的布艺招牌,1月的天气寒冷,两人戴着口罩、帽子,依旧冻得发抖

  严寒不算难关,最难的是心理那关,由于没有摆摊经验,田明芳和丈夫谁都不会叫卖,“就在那傻傻的站着,等客人过来问”,第一天尝试做了两盘提拉米苏,用了三小时,两人才将它们卖完。

  为了加大曝光量,从第一天摆摊起,夫妻俩就开始学着其他博主们的方式,录制自己的创业短视频,在网络上分享,由于经验缺乏,视频被拍的有些抖,拍摄角度、叙述方式都略显粗糙,“我们也不知道这样创业行不行,就试着干,当时提拉米苏做的样子也不是很完美,都是后面越干越有经验了,逐步完善”。

  这样的摆摊创业持续了半年,到了去年夏天,夫妻俩的这个小买卖不太如意,每天最多卖七八盘提拉米苏,销售量一直上不去。

  当时两人很焦灼,不知道摆摊的选择对不对,为何别的博主摊位就能排长队?自己的却不行?那时的田明芳已经生完了宝宝,犹豫再三,她决定辞掉原本私企的工作,专心帮老公一起摆摊创业,夫妻俩竭力拼半年,不行就放弃重新找工作。

  创业需要决心,更需要头脑,因为夏季的生意不是很好,两人干脆到安徽、河南、山西等许多省市网红提拉米苏博主们的摊位亲眼看一看、尝一尝、学习一下,吸取经验。

  回津之后,两人开始对自家提拉米苏口味进行调整,升级了味道,口感更加细腻,提拉米苏也由十款左右变为二十几款,样式做得更精致,适应现在大家喜欢拍照分享的习惯,定制了“味爵提拉米苏”的手提袋、小标签

  除此以外,两人还将原本的小摊位进行了升级,在附近租下一间邮政报亭作为固定店面售卖提拉米苏,让客人感觉更放心,产品更干净、卫生。

  田明芳还在网上购买了短视频制作课程,经过学习,她的拍摄技巧、叙事水平明显提升,今年年初,一位北京的客人就是通过短视频刷到的她家提拉米苏店,特意前来购买,田明芳抓住这个故事,把她拍到短视频中,立即引来不少网友关注,播放量有几十万,她家店铺的排队人数开始增多到几十人。

  “现在是自媒体时代,都是线上带动线下流量,已经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那种情形了,”这半年来,田明芳通过创业对此颇有感触。

  不过,要想吸引回头客,踏实做好口味依旧重要,老公茹林松的性格恰好适合做烘焙这一行,他不善言辞,但对重复、细致的工作不厌其烦,现在每天早上7点多就要出门买新鲜水果,用作当天的提拉米苏装饰,上午现烤手指饼干,然后打奶油糊糊装裱提拉米苏,下午从3点半开始到7点左右售卖,晚上刷盘子,随后提前制作好提拉米苏饼底冻一晚成型

  “晚上11点以后我俩才能入睡,每天就这样循环往复,现在人饮食都讲究健康,不是好品质、新鲜的东西人家一口就能吃出来,生意肯定做不久。”勤劳的两人换来了收获,如今,两人一天就可以卖出40余盘提拉米苏,每天虽然累,但充满了动力。

  “当初还想过放不下面子,我俩外地人在大城市生活,却以摆摊为生还得录视频,怕家乡人看到笑话”,但面对生活,两人最终选择了脚踏实地,“要想提高生活品质得一步一步来,凭自己正当努力,能挣来钱就是成年人最大的体面,现在生意越来越好,印证了当初的选择没有错!”(津云新闻记者 张赫洋)九游会官网 J9平台